民主党派
农工党 当前位置: 团结网首页 >> 民主党派 >> 农工党

    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于1930年8月9日在上海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有的民主党派之一。由中国国民党左派人士邓演达等所创立,其他主要创始人有黄琪翔、章伯钧等。陈竺现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

    农工党是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927年 5月,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鉴于武汉国民党中央要背叛革命,为了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酝酿组织新的政党。

    1927年11月,中国国民党左派宋庆龄、邓演达等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名义,发表《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

    1928年初,国民党左派谭平山、章伯钧等在上海成立“中华革命党”,以邓演达为总负责。

    1930年 8月9日,邓演达在上海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正式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通过了政治纲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政治主张》,选举了中央干部会,由邓演达任总干事,在华东、华北、华南一些省市开展组织活动和政治活动,准备武装夺取政权。

    1931年11月29日,邓演达被国民政府秘密处决于南京。此后,该党转入地下。

    1933年11月,十九路军于福建发动政变(称闽变),第三党参予其事。在福州召开“中国全国人民临时代表大 会”,黄琪翔为代表大会主席,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黄为十一名政府委员之一,同时兼任军事委员会参谋主任。第三党宣告解散,党员集体加入组织生产人民党。旋即失败。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首先响应,于同年11月10日在香港九龙召开第二次全国干部会议,改党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以反蒋联共抗日为总方针,通过了《临时行动纲领》,主张团结全国,对日作战,土地革命,实行民主。会后同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为推动抗日而努力。

    1938年3月1日,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在汉口召开第三次全国干部会议,会议通过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主张》,把中共抗战的路线和方针,作为全党的行动的指针,在政治上加强与中共的合作。会议推举章伯钧为总联络人,决定把全国地方组织分为“后方组织”和“沦陷区组织”两类,各自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活动。

    1941年3月,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与盟内的爱国民主力量一起,坚持争取民主宪政、团结抗日的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积极参加了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坚决反对并拒绝参加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

    1947年2月3日,在上海召开了第四次全国干部会议,易党名为现名。会后配合解放战争,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和开展军事活动。1948年 5月响应中共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号召。

    1949年 1月,农工党领导人和其他党派领导人、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名发表了《我们对时局的意见》,宣布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将革命进行到底。随后参加了筹备新政协的工作。同年9月,农工党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农工党分别于1949年、1951年召开第五、六次全国干部会议。

    1958年11月,将全国干部会议改为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9年、1983年、1988年、1992年、1997年分别召开了第八、九、十、十一、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2年12月,召开了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7年12月1日,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闭幕。大会表决通过了《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中国农工民主党党章修正案的决议》,会议选举产生了由214人组成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会议选举产生了由51人组成的第十六届中央常务委员会,陈竺当选主席,何维、姚建年、杨震、朱静芝、蔡威、龚建明、曲凤宏、王路、焦红、于文明当选副主席。

   目前,我校有农工党党员1名。